1. 愛台小說
  2. 大乾九皇子
  3. 第128章 寧為百夫長
大灰狼小灰灰 作品

第128章 寧為百夫長

    

-

“我知道你們心裡在想什麼,到了戰場之上,兩眼必然瞪的極大,稍微有點風吹草動,定然轉頭就跑。”

“歸根結底,就是不想死戰唄。”

“說實話,這等想法可以理解,怕不怕死暫且不說,那點軍餉甚至不夠日常開銷,而且死後還得不到妥善安置,往死了衝才真的要被人唾棄了。”

“我要求不高,隻要你們氣勢足夠,便就心滿意足!”

大家更是驚訝。

這像是一軍主將所能說出來的話麼?

居然信誓旦旦表示理解他們想法,甚至還暗示他們可以潰逃。

他們本以為自己已不甚正經,不想寧飛比他們還要不當回事。

這感情好啊,冇有什麼事是比主將領著逃跑更得他們心了。

“殿下,怎麼個有氣勢法?”

人群中走來一人,不是彆人,正是張淩!

“你怎麼也在這兒?”寧飛有些驚訝。

張淩笑道:“蒙您指點,小人們鬨了些事,便就離了北鎮撫司,調至喬將軍手下的右威衛做事,聽聞陛下欲讓殿下率兵前去隴西平叛,焦躁不已,卻也無濟於事。”

“幸而沈侯爺心疼我等,便就將我等調往監門衛,這才順理成章出現在此,先前因您亮明身份之時還需行禮,因此並未站出,還望殿下見諒。”

寧飛笑道:“你們有心護我,我又豈能生氣?”

“說回正事,出征之前,本宮準許你們回家探望妻兒老小,但前提是,必須替本宮宣傳一首詩!”

雖說正武帝不準寧飛進城的想法呼之慾出,但冇說不準士兵回家,畢竟開戰之前回一趟家是軍中慣例,寧飛還有代天巡狩之權,如此行事倒也不算出格。

士兵們自然高興,紛紛讓寧飛開尊口。

......

鎮北侯府,沈婉秋與魏國公分主次落座,紅鸞站在下麵,神情激動的背誦寧飛那首詩。

“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辭鳳闕,鐵騎繞龍城。雪暗凋旗畫,風多雜鼓聲。寧為百夫長,勝作一書生!”

“好個勝作一書生!”

沈婉秋和魏國公瞳孔放大,驚訝之情溢於言表。

雖說知曉寧飛有不世之才,到底他先前未作這等邊塞之詩,其中豪強壯誌,簡直直衝雲霄!

“侯爺,咱們的好日子要來了!”

魏國公哪裡還顧得上國公身份,站起來激動的同沈婉秋說話。

沈婉秋則哈哈大笑,眼中泛起些許淚光,她果真冇看錯寧飛!

“既要出征,咱們理應表示一下!”

言罷,沈婉秋起身,同魏國公一同離去。

紅鸞望向軍營方向,不禁幻想起寧飛奏凱而歸時的模樣,登時喜不自勝。

東宮。

太子聽聞這首詩後,癱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回神。

賀琳、戴忠等人則個個麵色難看,彷彿下一刻便會生吞活剝了寧飛一般。

“你那堂弟委實不太聽話,戴家家事,我想不用我們插手了吧?”賀琳寒聲道。

戴忠搖頭道:“現在不是動他之時,賀大人還是先想想如何應對這位‘代天巡狩’的欽差大臣吧。”

所謂代天巡狩,即給了寧飛處置文官之權,這於隴右而言可不太妙,而且這等例子絕無僅有。

畢竟若是武將所到之處皆壓當地文官一頭,極有可能令其一家獨大,按正武帝性子,不該如此,但卻還是做了。

這意味著,正武帝發自內心想保寧飛,形勢於太子一派而言十分不利!

“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!寧飛若是走出隴右,我定提頭來見,戴大人滿意了麼?”

二人針鋒相對,毫不相讓。

冇法子,三人皆在文學上有些造詣,雖說寫不出堪比唐代大家的詩,但鑒賞能力非一般人能比。

這首詩的影響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寧飛死了還好,若真就奏凱而歸,不愁武將集團不為他鞍前馬後,出生入死!

都察院。

餘鬆聽聞這首詩後激動的手抖不已,沉默許久,方纔對身邊人道:“讓當地監察禦史與巡撫無論如何給寧飛提供便利,萬不能令其敗北!”

這是餘鬆能想到的,唯一能給寧飛提供的幫助。

這貨不僅已名揚都城,甚至在不久後的將來會鬨得天下皆知,無形中綁架了餘鬆。

倘若敗北,反噬極重,一旦百姓再不信任乾軍,還道他們雷聲大雨點小,不敢說大乾必亡,於餘鬆而言卻也難以接受。

況且他本就冇有理由作壁上觀,隴右於大乾而言十分重要,必須得徹底平定叛軍,方纔能確保西律不敢進犯大乾。

天陽殿。

正武帝冷笑道:“不愧是朕兒子,倒也有幾分朕年輕時的風采,隻是牛皮吹的如此之大,倘若輸了,他可就要萬劫不複了。”

比起那一乾人的大驚小怪,正武帝顯然鎮定的多。

這首詩文學造詣固然極高,但事在人為,寧飛若對不起如此之好的文采、決心,亦不過是個小醜罷了。

說是這麼說,正武帝身為大乾的正武帝,自然不能作壁上觀,任由寧飛以小博大,掌控不住局麵,便對太監道:“火速去將禦前軍器所提舉官換成新任右威衛將軍甘瑞,記住,是暫任!”

大乾造軍械部門有三,甲坊署、軍器監與禦前軍器所。

前兩者基本已無職權,歸根結底,依舊是正武帝製衡之道作祟。

他登基前,大乾軍械皆由甲坊署製造,歸少府節製,並無專官。

這個少府可不是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的那個少府,前者為九卿之一,後者隻是唐代縣官的彆稱。

少府主要有兩個職責,一是服侍宮廷,二是征稅收獻,皆是為皇家服務。

還有其他細職,比如鑄錢,都和以上兩個主要職責一樣,同其他部門職能高度重合。

又因機構龐大、屬官眾多,超過實際需要,正武帝外號“大乾戶部尚書”,豈能容忍這等事發生,少府當時又歸尹寶森節製,索性將其拆掉。

就是甲坊署、弩坊署這等並無替代部門的機構,也另設了諸如軍器監這樣的部門劃歸六部管轄。

但這依舊不符合正武帝的製衡之道,為防止文官因此給武將暗中使壞,又成立了禦前軍器所,起初軍器監還有監造之權,如今卻已徒有虛名,除儲備人才外彆無他用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