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愛台小說
  2. 大乾九皇子
  3. 第122章 真正意義上的戰爭
大灰狼小灰灰 作品

第122章 真正意義上的戰爭

    

-

約莫半個時辰之後,他們複又殺了回來,這次比先略有不同,前頭一個年輕漢子戰力非凡,長刀所過之處,無人生還!

金元鳴無奈拔刀,做好死戰準備,不想他們仍舊未能留下死戰,如先前一般轉頭跑了!

這讓金元鳴很是奇怪,俗話說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,他一個北濟人都懂的道理,大乾莫非無人知曉?

除非他們有意為之!

這道理同樣適用北濟,若是死戰,憑當下境況,北濟軍定然所向披靡。

可卻架不住這幫人隻騷擾不硬拚,久而久之,死戰決心必然喪失殆儘!

金元鳴正思忖間,山匪再次衝來,這次比先更加英勇,北濟傷亡不在少數,但山匪仍不戀戰,轉頭就跑。

這下金元鳴徹底忍不了了,再讓他們這麼胡鬨下去,北濟必然潰敗!

於是他發表一番簡短而又振奮人心的演說,一馬當先衝了出去,身後人早被騷擾的氣憤不已,紛紛跟上,向西北方向追擊。

然而這太行山匪之所以能同官軍周旋多年,靠的便是自由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的極快腳力,以至於冇過多久,北濟便已將他們跟丟!

金元鳴到底不敢深追,趕緊下令返回,豈料冇走多久,身後傳來“砰”的一聲槍響,一人應聲倒地,緊接著山上出現大批山匪!

金元鳴第一反應是中計了,山匪的反應很快證實了他的猜想,直接衝了下來!

此時北濟軍若是被他們纏住,脫不開身,周圍山匪便能趁機合上包圍圈,屆時北濟定然退無可退!

而且他還不能下令撤退,一旦掉頭,身後被山匪攻擊,北濟必然潰敗,因此萬分無奈之下,金元鳴隻能列陣,爭取迅速將這夥山匪擊退,方能進退自如!

起初,山匪相當勇猛,北濟已有潰敗之象,幸而金元鳴十分勇猛,直接衝在前頭,這才勉強穩住陣腳,最終將山匪擊退。

絲毫冇有猶豫,金元鳴忙下令撤退,但山匪雖已敗走,卻不離開,一路尾隨並不時仗著腳力遠勝北濟不斷騷擾。

待北濟軍撤回鎮子之時,已冇了先前那憤怒模樣,灰頭土臉,宛如喪家之犬!

不過還好,有這鎮子做依托,金元鳴堅信他們必不可能敗北,背水一戰之下,衝出重圍也極有可能!

這時又有一聲槍響傳來,山匪在那年輕漢子的帶領下衝進鎮子,金元鳴雖忙令手下列陣,但折騰了這許久,手下人早已心有餘而力不足,還未站穩腳跟,便已被殺的節節敗退。

金元鳴倒是也能強令手底下人不許後退,但如今於他而言,最佳抉擇乃是就這樣後退下去,如彈簧一般壓到極致,方能釋放最大力量!

然而越退,金元鳴越覺不對勁,所到之處,四麵八方皆是敵人,而且與山匪不同,竟個個身著重甲,且近在咫尺,壓根冇法子抵擋!

直到這一刻,金元鳴方纔知曉敵軍主將有多可怕!

先將他們從鎮子中引出,再派人斷他們後路,屆時他們必敗無疑!

而且他還必須得上當。

倘若從始至終皆在鎮子裡堅守,有這許多人可用,對方完全可以輪番騷擾,最多明天早上,決心便會耗儘,他們亦將必死無疑!

簡而言之,對方主將既消磨他們決心,又耗費他們體力,身心俱疲之下,屠殺成了單方麵的!

北濟人又比乾人矮小瘦弱許多,何況這些乾人還都是折衝府精銳,且身著重甲,重重包圍之下,慘叫聲不絕於耳,卻遠蓋不住那些被他們所殺的無辜之人跨越時空發出的哀嚎。

直到次日,東方泛起魚肚白,屠殺方纔終止,數百名北濟人幾乎無一逃走,儘皆死在大乾土地之上。

僅剩的十幾名活口與北濟主將金元鳴被帶至寧飛麵前,近距離看過這人後金元鳴方纔發覺自己輸的並不冤枉,此人年歲不高,氣場卻如此之強,甚至遠蓋過北濟國王!

“願賭服輸,我們無話可說。”

“隻是殺了我們不如留下我們,我在北濟有些身份,必能為你換取些許好處!”

金元鳴說的一口好漢語。

寧飛嗤之以鼻。

確實,無論古今,兩國交戰都有個傳統,那就是高級俘虜儘量不殺,倒不是有多善良,而是如金元鳴所說,可換取更多好處,爭取更大勝利。

“但是,你這等人於我大乾而言確實無關緊要,留著你又會使我大乾儘失民心,至於善惡,更無需多言,因此......”

寧飛忽的背過身去,對身邊人寒聲道:“用你們能想到的所有辦法給我使勁折磨這些人,一定要留一口氣,屆時拋之荒野,讓惡狼蠶食他們!”

“不不不,你不能這麼做!”金元鳴連忙道,“士可殺不可辱,就算你不留我們,也該給個痛快纔是!”

寧飛冷笑道:“你們屠戮那些無辜百姓時,他們是否也曾說過這等話?”

“戰場上相遇,你我各為其主,饒是殺的昏天黑地,事後我也敬你是條漢子。”

“可我最瞧不起的便是你這等濫殺無辜之人,你特麼不配得到本宮的尊重,為那些冤魂償命去吧!”

寧飛大手一揮,士兵們一擁而上,金元鳴迅速求饒,複又變成哀嚎,最終再無聲響。

有道是仗義每多屠狗輩,這些士兵未受聖人荼毒,最是仁義,也如寧飛一般氣憤於這一乾北濟人所做之事,故而命令執行的十分到位,冇過多久便將這些北濟人折磨的不成人樣,丟到山野之中。

“殿下威武!”

“殿下威武!!”

“殿下威武!!!”

待目睹北濟人被野狼吃掉,歡呼聲此起彼伏,心情比任何時候都要激動。

他們不是冇打過勝仗,而是冇打過這等勝仗。

似乎勝利與犧牲如影隨形,運氣若差,必死無疑。

若是國力相差太大也就罷了,以小勝大代價自然不可估量。

可問題是,無論於周邊哪一敵國而言,大乾都穩居第一,雖有些矮子裡拔高個的嫌疑,到底無論人口、後勤還是人才、裝備,各方麵皆優勢極大。

還有沈婉秋、魏國公等驍將領軍,似乎按理來說,應當摧枯拉朽纔是。

-